简介 首页

目录

上一章
下一章

咏三良 咏三良

咏三良

【原文】
  弹冠乘通津,但惧时我遗;
  服勤尽岁月,常恐功愈微。
  忠情谬获露,遂为君所私。
  出则陪文舆,入必侍丹帷;
  箴规响已从,计议初无亏。
  一朝长逝後,愿言同此归。
  厚恩固难忘,君命安可违。
  临穴罔惟疑,投义志攸希。
  荆棘笼高坟,黄鸟声正悲;
  良人不可赎,泫然沾我衣。
【注释】
(1)弹冠:弹去帽子上的灰尘,指准备出仕为官。乘:驾驭,占据。通津:本指交通要道,这里指高官要职。《古诗十九首》之四:“何不策高足,先据要路津。”时我遗:即“时遗我”的倒装句,时不我待之意。我:指三良。
(2)服勤:犹言服侍、效劳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服勤至死。”孔颖达疏:“服勤者,谓服持勤苦劳辱之事。”尽岁月:一年到头。功愈微:功劳甚小。愈:更加。
(3)谬:妄,自谦之词。获露:得到表现。私:亲近,宠爱。
(4)文舆:华美的车子。这里指穆公所乘之车。丹帷:红色的帷幕。这里指穆公寝居之所。
(5)箴(zhēn针)规:规谏劝戒。响已从:一发言就听从。初无亏:从不拒绝或轻视。亏:枉为。这两句是说,穆公对三良言听计从。
(6)言:语助词,无意义。同此归:一道去死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之《征义》引应劭曰:“秦穆公与群臣饮,酒酣,公曰:‘生共此乐,死共此哀。’于是奄息、仲行、针虎许诺。及公薨(hōng轰,周代诸侯死之称),皆从死。”
(7)君命安可违:《史记·秦本纪)载,秦穆公死,康公立,遵照穆公的遗嘱,杀了一百七十四人殉葬,秦大夫子车氏三于亦从殉,共“一百七十七人”。“君命安可违”即指此事。安,怎能。
(8)临穴罔(wǎng往)惟疑:面对坟墓没有犹豫。罔:无。惟:语助词,无意义。疑:犹疑,犹豫。《诗经·秦风·黄鸟》:“临其穴,惴惴其栗。”投义:献身于大义。攸希:所愿。
(9)黄鸟声正悲:《诗经·秦风·黄鸟》:“交交(悲鸣声)黄鸟,止于棘。谁从穆公?子车奄息。维此奄息,百夫之特。临其穴,惴惴其栗。彼苍天者,歼我良人!如可赎兮,人百其身!”
(10)不可赎:不能挽救赎回。语本上引《诗经》。泫(xuàn眩)然:伤心流泪的样子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上》:“公泫然出涕曰:’不亦悲乎!’”

收藏 评论 打赏 送花 Aa 字体 离线 夜间 滚动

作品评论

取消 提交

我的余额: 0金币

减少- 100金币 增加+

确定打赏

我的余额: 0金币

余额不足 充值

我的花朵: 0朵

减少- 1朵 增加+

确定送花

Aa- Aa+

Aa Aa Aa Aa

离线预读取,断网也能读

已缓存至0章

预读取后续20章

60

- +

单击 弹出菜单

双击 开始滚动

我的红花: 0朵

没有足够的红花
(每消费100金币获得1朵)

我的余额: 0金币

余额不足 充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