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 首页

目录

上一章
下一章

创作谈:关于《通天河》 通天河

创作谈:关于《通天河》

徐坤
  若干年前,大概在12年前,我在一篇小说里用过“通天河”这个意象,可惜没写好,有点涩,用典没化开。那应该是国内最早的“大话西游”作品,却并没有流传开来,很让自己遗憾。那部中篇叫《行者妩媚》,发表在《天涯》1997年第3期。
  现在,时光过去12年,终于,又有机会可以重新阐释“通天河”。只是,这回,与“西游”没有什么关联了,只与我们这个喧嚣多变、荒诞无稽的现实境遇有关。12年的间隔,让“通天河”找到了它新的起点。
  我对“通天河”这个意象痴迷已久。《西游记》里唐僧取经团一过、再过通天河的故事,给了这个河流名称以生发想象的无穷空间。 它是隐喻,是象征,是弗洛伊德的“潜意识”,是荣格的“集体无意识”。它超越所指,覆盖能指,言有尽而意无穷,简直盖了帽啦!从字面上看,它简单,直白,从字背后看,它暧昧,邪乎。它不符合“黄河之水天上来、奔流到海不复回”的自然规律,有点逆流而上、妖孽作浪、河水倒灌的意思。它却符合世道人心:人往高处走,水最好也跟着往高处流。好风凭借力,送人上青天。
  这篇小说,从世俗的层面上看,是一个比较逗哏的故事,一个土生土长、碱大、面黄的北京中年老男人,与各个部门奋勇斗争,争取个人权益最大化。他用尽手段和计谋,捞到一些小便宜,机关算尽太聪明,反倒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。从精神的层面上说,它探究众生喧哗之中个体的特质和人的本质,探究人的欲望、贪婪、人在利益驱动过程中的迷失、从众和困惑。它期望找到一条精神自我救赎的道路。
  通天河,它每一步都是虚的,指向缥缈旷远;同时,它的情节步步落到实处,还原我们当下生活的滑稽有趣。这篇小说左一脚、右一脚,虚一脚、实一脚,一步步接近最终的真理——也就是小说的最后一句:通天河在上。人在下。人必须苦苦泅渡,终生却也无法抵达。
  有了最后收官的这句话,这部小说,便也达到它的目的了。
  2009-6-6
【通天河】全文完

收藏 评论 打赏 送花 Aa 字体 离线 夜间 滚动

作品评论

取消 提交

我的余额: 0金币

减少- 100金币 增加+

确定打赏

我的余额: 0金币

余额不足 充值

我的花朵: 0朵

减少- 1朵 增加+

确定送花

Aa- Aa+

Aa Aa Aa Aa

离线预读取,断网也能读

已缓存至0章

预读取后续20章

60

- +

单击 弹出菜单

双击 开始滚动

我的红花: 0朵

没有足够的红花
(每消费100金币获得1朵)

我的余额: 0金币

余额不足 充值